清明時節雨紛紛。
四月的廣東,煙雨朦朦,這一處處斑駁的建筑更顯的寧靜誘人。
清明小長假,我公司管理人員在四川省土木學會的組織下到廣州考察學習廣東幾處極具代表性的古建筑。
廣東古建筑布局充分考慮氣候因素,建筑造型輕巧、通透,裝飾裝修瑰麗多彩。

開平碉樓位于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開平市境內,是中國鄉土建筑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風格多種。

赤坎古鎮位于江門市轄下的開平市中部,距開平中心城區12公里,有350多年歷史,是一座具有濃郁嶺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古鎮。潭江橫貫全鎮,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鄉村,北岸是市鎮,清一色的騎樓,龐大的洋樓群。

馬降龍最具代表性的天祿樓,是民國十四年(1925年)由29戶村民集資興建,為典型的眾樓。該樓高7層21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第1至5層共有29個房間,每個集資戶各有1間,當時每到傍晚,集資戶男丁均入住樓里以防匪盜綁架;第6層為公共活動空間,第7層為了望亭。登樓環顧,四周景色美不勝收。據記載,1963年、1965年、1968年開平連續發生3次大水災,洪水漫過民居屋頂,村民登樓得以避難。

風采堂建設風格是具有嶺南古民居特色的重樓復式建筑,總建筑面積273平方米,為一堂五室,二進三門,重樓高閣。主樓高19.8米,拾級而上,層層遞進,建于祠堂最高層“風采堂”,莊重風雅,別具特色。

陳慈黌故居位廣東省汕頭市澄海隆都鎮前美村,是隆都鎮前美村的大宅,向有「嶺南第一僑宅」之美稱的陳賞利家族豪宅是全國罕有的僑居建筑。其建筑結構是典型的駟馬拖車。

陳家祠是中國清代宗祠建筑。原稱陳氏書院。該祠規模宏大,裝飾華麗,是廣東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筑。

韓文公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廟。韓祠主體建筑分前后二進,古樸典雅,肅穆端莊。

潮州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位于潮州市東門外,為古代閩粵交通要道。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為中國第一座啟閉式浮橋。
